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。

什么是学习内驱力

学习内驱力可以理解为获取知识的内在动机,这种动机通常是自发的

它使得大脑渴望新知识和信息,并与大脑的奖励机制相连接。在应对学业时,学习内驱力有助于弥补外部动力的不足,从而提升学习效率。

特征

好奇心

对知识好奇并不等同于拥有学习内驱力

学习内驱力并不像好奇心那样玄乎,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,后天也可以培养的。

而且好奇心并没有学习内驱力那样理智,更多是一种短暂的、感性驱动的兴趣。

学习内驱力并不一定像新闻上讲的学霸:高效的生活习惯、优秀的学习成绩和淡然的处世态度(划去)一样刻板;在儿童时期开始,我们就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内驱力。

抑制因素

学业压力是学习内驱力的常见抑制因素,导致学生逐渐转向外在压力驱动的学习模式。

压力

不可否认的是,在探索新知识的初期,人总是会本能地好奇着什么。

直到外部压力介入(学校或家人的催促),长期的学习压力开始催促并诱导大脑学习,原本的好奇或是后来理智点的学习驱动力都逐渐消失了。

每个人的性格不同,压力(如焦虑)也许会让他停下脚步,也有可能会让他加速学习,但这些都不健康,也不能长久。

慢性压力

有些人认为让学生在学校不愉快地生活,未来能更好地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压力。

但是这种莫名其妙的“未雨绸缪”需要质疑:未来的学生会被欺负,所以现在欺负学生是为了他们好。

所谓的抗压能力会无端地伤害一个孩子很久,因为他本来就没必要承担这些,他的大脑和人生阅历也不足以调节这些。

这些环境中隐隐约约渗透出的压力形成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乌云,难以消散,只能默默承受其负面影响。

先不说对HPA轴的压制,长期的睡眠不足,父母意见不一致,校园霸凌等都会诱发学生的精神问题,由于这些问题是 令人印象深刻的 或是 存在很久的,所以睡一觉或是一次发泄并不能很好地恢复状态。

真正的压力适应

这么说倒是像要逃避一切了,现实中的确存在需要适应压力的情况,该怎么做呢?

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之后,将这些作业和休息时间隔开。原本熬夜做的作业,放到晚自习就能改善很多。

ps: 要是晚自习做不完那确实没法解决了,休息时间已经彻底被侵犯了

让压力远离人的娱乐和休息时间,久而久之就化解了很多压力带来的影响。

成年之后,我们会逐渐学会计划,提高对生活的掌控程度,以消解不确定性的方式提高安全感,这样就能更好的减少压力,保护自己。

无聊

当人自发的学习和奖励机制成功地被打破,不学习的学生很有可能会陷入无聊的境地,而没能达到预期结果的学生则有可能触发习得性无助的机制。

习得性无助

当成绩优异的学生经历一次考试失利后,可能会将失败归因于自己,从而变得无助。

这种心理状态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,久而久之可能进一步损害他们的学习热情,最终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。

困境

丧失了学习内驱力之后,生活变成了牵着鼻子学习和忙里偷闲的切换。

人本初地对知识的渴求转变为完成功利性的任务或是某人的期许。

然而,学校通常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学习习惯,因此,其往往采取统一的教育模式,而选择忽略个体差异。

ps: 因材施教?真的假的

补习乱象

焦虑的家长们常常试图通过补习让孩子在各个领域都能表现优异,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兴趣。

这种做法在打击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同时,也让他们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。

家长若不从孩子的内在动机出发,只追求成绩和奖项,培养真正的学习内驱力将无从谈起。